华体汇app入口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大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来源:华体汇app入口    发布时间:2025-03-30 00:44:23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下,从始至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法治思想,全面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按照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市场监管中心工作,深入践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执法能力建设不断的提高,执法监督逐步加强,依法行政持续规范,执法办案有力有度,法治保障作用凸显,法治服务务实有效,法治宣传氛围浓厚,行政执法工作体系逐步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深化。现将全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局党组年度工作重点,定期研究工作推进,督促重大事项有力落实,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及时作出调整完善局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法治工作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相关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依法行政领导体系,确保法治建设全面深入。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将法治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和法治政府建设列入全局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及年终述职重点内容,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集体讨论制,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实施集体决议,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科学决策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强化对执法行为的监督,以完善制度持续规范执法行为、以统一执法标准提升执法队伍能力建设,构建了自上而下、纵横一体的市场监管依法行政责任网络。

  二、坚持贯彻落实习法治思想,有力厚实理论基础。抓住“少数关键”,认真落实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专题学习了习法治思想,不断强化党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不断的提高运用法治方式推进法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格外的重视法治教育,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坚持主要负责人带头学、党组成员集体学、领导干部共同学,并将领导干部学法情况及考试考核结果及遵纪守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情况作为选拔任用、晋职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逐步的提升依法行政和依法履职能力。把增强行政执法队伍依法依规能力作为推动法治市场监管建设的有力途径之一,坚持集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坚持理论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坚持培训效果和结果运用相结合,要求全体执法人员认真学习落实实施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行政执法广泛使用的法律和法规,广告法、食品安全法、商标法等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为主要执行部门的法律和法规及部门规章,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办暂行解决的方法等新发布新修订的法律和法规及规章制度,形成浓厚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氛围。

  三、坚持完善行政执法机制,持续规范依法行政。全面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决定,确保议事高效、依法依纪、公开透明、决策科学。在去年修订的基础上,全面检视、逐项排查、认真调整权责清单,并在市政府网站予以公示。结合权责清单,将市场监管领域法律和法规、规章按照三定职能划分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落实到具体单位。执法队伍坚持规范现场执法,实施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执法监督及执法稽查部门可根据职能开展具体执法监督,保障具体执法行为透明规范,未出现越权行为。将案卷评查作为深化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探索法治市场监管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及时组织全市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处罚案卷集中自查及评查工作,并就案卷中发现的代表性问题和疑难类问题进行了回复解答,取得了显著效果。热情参加市政府《山西省消防条例(征求意见稿)》调研座谈会、市人大餐厨垃圾管理立法调研座谈会、市公安局《大同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及专题研讨会、市司法局地方性法规立法协调会等,就涉及我局的条款提出修改意见。积极努力配合做好地方立法、政府规章、涉及市场监管职能的法律和法规、规范性文件的修订、清理和意见征询工作,共收到市人大、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等单位发来的42份地方立法和规范性文件修订及意见征询稿,均已回复。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筑牢市场安全防线。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四季守护”行动和“群腐”集中整治,以假劣燃气灶具、学生用品、儿童玩具、集贸市场“缺斤短两”、神医神药虚假广告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为重点,切实加大违法行动打击力度。联合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等11家单位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持续优化网络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今年截至目前依法查办违法案件1791起,罚没款383.21万,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2起,集中公开销毁罚没物品3.97万件,货值213.23万元,有力整治了各种类型的市场乱象,维护了市场秩序,响应了民生关切。建立完善两级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协作机制,扎实开展食品生产安全风险排查及校园食品安全、肉类产品违法犯罪、“酒”清源打链等专项整治行动,圆满完成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拜祖文化交流活动等39次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将电梯检验测试单位及检验测试质量纳入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监管,车用气瓶(CNG)追溯平台通过验收投入试运行。深化隐患治理,重点开展城镇燃气专项整治“回头看”、电梯检验测试质量、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等隐患排查,依法取缔燃气无证充装站1家、注销充装站1家。持续推动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两个规定”落地见效,摸底采集重点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单位数据215户。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儿童和学生用品、电瓶车、燃气器具质量安全等专项整治,加大对线上配送平台企业电瓶车安全风险隐患整治的行政指导,组织大同地区配送平台企业签订《安全合规使用电瓶车承诺书》。强化反垄断专项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开展供水、供气、供电企业专项检查,加大整治新型网络、民生领域、商业营销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实施跨区域跨部门协同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并且开展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侵权假冒专项执法检查百余次,发布大同市打击侵权假冒十大典型案例。

  五、坚持推行柔性执法,深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认真组织落实省市场监管及省药品监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等,积极推动在具体执法实践中对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的严格规范,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推行柔性执法,明确市场监管领域从轻、减轻及不予处罚“三个清单”146个事项,将人性化、包容性、教育性、惩戒性融入到执法全过程,今年以来共办理不予处罚违法案件191件,从轻、减轻案件957件。推行外资企业开办集成化办理,以告知承诺制为基础,探索实践“信用+N”服务模式,开展“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帮办”服务活动,为外资企业在本地扎根、成长、壮大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今年截至目前共办理外资企业设立、变更等各类业务143件,办件量稳居全省前列。广泛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针对我市成长型、发展型个体工商户开展精准帮扶,8户个体户入选省级“名特优新”行列,建立“个转企”培育库,针对性开展转企辅导培训,培训个体经营者550余人次,今年以来全市“个转企”128户,兑付奖补资金132户。严格落实政策措施出台前公平竞争审查,持续实施市政府相关文件二次核审审查,扎实开展增量政策文件审查和存量文件动态清理,今年共审查察觉缺陷文件41件,清理存量政策文件21件。

  六、坚持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积极改善执法环境。明确局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全局普法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推进各业务领域“谁执法谁普法”的第一责任人,把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确保实效。加强教育培训,紧紧围绕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突出培训重点,优化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实效,组织参加了全省“行政执法大讲堂”十期,举办了全市市场监管执法办案系统、地理标志业务、食品流通领域监管干部履职能力等专题培训。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暨“晋享放心消费激发消费活力”主题宣传活动、“知识产权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咨询日”宣传活动、“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春季护苗近视防控”进校园活动、“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为主题的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质量月”进企业宣传活动、“化妆品安全科普安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宣传活动。组织了网络舆论情况专题培训会、全市广告业务培训会、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暨食品安全业务条线培训、全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培训会、2024年市县药品监管能力提升培训班、特定种类设备安全监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全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全市地理标志培训会、食品流通领域监管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充分的利用微信公众号,设立了政策解读、普法宣传、市场监管、消费提醒、安全警示、健康提示等模块,发布了与之相类似的文章及视频,广告、知识产权、消费维权等方面的典型案例。

  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还存在法治学习宣传教育机制不够完善、法治市场监管建设推进不够全面深入、市场监管执法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需要认真研究积极解决。我局将从始至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市场监管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完善行政执法机制,慢慢地加强依法行政观念,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大力强化执法监督,有效提升依法决策水平,积极地推进市场监管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深入,为深化全面依法治市做出更大积极贡献。

上一篇:年度盘点2024年饮食业监管政策概述

下一篇:深圳市食物出产企业、食物小作坊日常查看成果公示表(2024年第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