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7时46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首台机组——中核集团漳州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开始向电网送出第一度电。
当地时间11月26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举办技术合作与核科学应用部长级别的会议期间,以“核美家园”为主题的中国边会同期举办。会上,中核集团面向全球正式对外发布以核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辐照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的核技术应用“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核医疗、辐照应用、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生产等核技术应用领域的经验与成果。
11月27日11时10分,三门核电3号机组核岛屏蔽厂房墙体钢板混凝土结构(SC)第15层模块顺利吊装就位,为屏蔽厂房钢屋顶吊装就位目标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月22日至23日,一场聚焦“机遇与变革——数智赋能核工业高水平发展”的首届数智核能国际交流会在京举办。大会旨在通过搭建平台、深度交流、合作探讨,充分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共同探索核能产业在数智化浪潮中的转型升级路径,描绘核工业高水平发展的新蓝图,携手开启数智时代下核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燃料包壳材料国产化研究是实现反应堆燃料自主化研究的关键一步。近日,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科技重点项目课题“核电站国产新锆合金及关键材料辐照性能研究”顺利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课题研究获得了国产燃料包壳、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及堆内构件材料辐照性能参数,丰富了我国相关材料辐照性能数据,加强完善了我国核电关键材料应用基础研究体系,提升了我国核电燃料及关键材料创新研发能力。
【国际原子能机构网站2024年11月26日报道】 2024年11月26日,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科学、技术与应用部长级别的会议上,与会者一致通过一份重要宣言,强调了核科学、技术和应用在应对当前和未来全球挑战中的重要作用。
宣言指出,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合作计划是一项重要合作机制,可通过推动技术、材料、设备和专业相关知识的转让、扩展和加速应用,助力各国和平利用核技术并加强能力建设。此外,国际原子能机构位于塞伯斯多夫、维也纳和摩纳哥的核应用实验室在开发和推广先进核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宣言肯定了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人畜共患疾病综合行动”(ZODIAC)、“核技术用于控制塑料污染”(NUTEC Plastics)、“希望之光”(Rays of Hope)、“原子能用于粮食”(Atoms4Food)和“原子能促进净零排放”(Atoms4NetZero)等重大倡议做出的贡献。这些倡议在推动技术和专业相关知识转让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宣言还特别指出了吸引更多女性进入核科学领域和培养下一代核科学家、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必要性。此外,宣言还肯定了国际原子能机构为在联合国系统内部以及与传统和非传统捐助者(如私营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所做的努力。
近日,美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尔姆(Jennifer Granholm)与立陶宛临时能源部长戴纽斯·克赖维斯(Dainius Kreivys)签署了政府间协议,双方将就立陶宛民用核能项目开发展开合作,重点是部署小型堆(SMR)。
近日,白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Denis Moroz表示,将在2025年就该国建设第二座核电厂或于在役核电厂新建第3台机组的方案起草一份可研报告。
该国现有的奥斯特罗维茨(Ostrovets)核电厂1、2号机组均采用VVER-1200设计,分别于2013年11月2014年5月机组开工,2020年11月和2023年11月投运。
【世界核新闻网站2024年11月22日报道】 巴西国家核能委员会(CNEN)近日批准安格拉1号核电机组延寿20年至2044年,使其运行寿期达到60年。该机组是一座64万千瓦压水堆,1985年投运。
亚美尼亚政府新闻处称,亚美尼亚将获得欧盟委员会 1290 万欧元的财政援助,用于加强核安全的措施,并于周四的政府会议上批准了与欧盟委员会签署财务协议的决定。
根据亚美尼亚与欧盟之间的全面和加强伙伴关系协议(CEPA),该国的核安全监管委员会将致力于协调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基础设施以及放射性废物管理基础设施。
亚美尼亚制定了路线图,确保及时全方面实施CEPA概述的措施,委员会也已开始根据欧盟相关指令起草新的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