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王鸽、华容芥菜、君山银针、生态龙虾……近年来,走进岳阳餐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令人目不暇接,恰如数不胜数的“湘”味儿农业品牌在巴陵大地遍地开花,不断丰富“岳阳一桌菜”的种类和形制,唤醒食客的味蕾。
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我市部分绿色食品加工公司,探访岳阳如何立足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优势,打造“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推动从单一农业生产向三产融合发展,从“大粮仓”向“好厨房”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六月初,记者来到君山区湖南国泰食品有限公司,科技感十足的陈列厅和办公场所让人看不出这是一家生产酸菜、豆角、榨菜等酱腌菜的农业企业。自动化车间内,一排排机器正按照既定程序,有条不紊地以日均500万包的效率产出各种蔬菜制成的食品。
这些食品有的运往白象、今麦郎等方便面厂家和餐饮门店化身调味菜蔬,有的化身公司旗下自有品牌产品出口日本、韩国、越南等国,成为人类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舌尖点缀。把绿色食材从田间地头搬上厨房餐桌,国泰食品实现了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
国泰食品董事长陈国泰表示,公司多年来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共进,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合作生产基地,为行业生产的基本工艺、酱腌菜独特风味一直更新“国泰标准”。
其中,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用于梅干菜生产线的净菜腌制技术和全自动无尘晒场为国内首创,能够减少三分之二的盐用量和一半以上的排污量,所制造的高品质梅干菜轻盐无沙无杂质,广受市场好评。
“去年公司营业额达到3.5亿元,今年目标达到4亿元以上。”陈国泰和记者说,除了产品质量优,公司还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促进小农户和大产业有机衔接,实现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控制,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益。
无独有偶,在岳阳县湖南全民鸽业有限公司,“协会+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早已成型。
对于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方全民而言,是从种鸽到王鸽,从肉鸽到蛋鸽,从养殖基地到中央厨房。整整24年,这只从岳阳飞出的鸽子拿到了“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7块国字号招牌。
方全民介绍,近年来,全民鸽业牵头成立鸽业协会、下设定点屠宰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公司以及“鸽王天下”“鸽王府”“烤场英雄”等餐饮品牌连锁门店42家,联通高质鸽种业、食品加工业、主题餐饮业、文旅娱乐业四位一体融合发展,带动形成了全县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集群。
“2023年,公司总资产5.7亿元,年出售的收益达11.68亿元。”方全民说,下一步,他们还将通过强化种质资源和文化渊源,发展更多老百姓共同延展产业链,建成规模更大的现代化养鸽产业园,2028年实现全县产值百亿元目标。
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不仅意味着企业产值的增长,更是让乡亲们安居乐业、青年们回乡置业的一剂“强心针”。
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精深加工,农产品不再是村头的“土特产”,而是化身地区美食品牌最响亮的“门面”,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线下零售等方式出现在更多老百姓的餐桌上。
“大地是我们的车间,农民是我们的员工。”一句接地气的宣言多年来诠释着国泰食品的情怀。自2007年进驻君山区以来,公司自建合建芥菜、豆角、包菜等核心蔬菜基地2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种植培养面积近5万亩,带动农户9100户,年增加农民收入5000余万元,每年安排就业岗位420余人次。
“我原来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可现在工资每年能有7万—8万元,家里种地还有收入,买了车子房子,女儿考了博士,我自己也生了二胎。”自动车间生产主任杜爱红今年48岁,说起自己在国泰的14年,脸上挂满了笑容。
杜爱红住在公司不远处的柳林洲镇,而像她一样的村民和返乡工作的人还有很多。她和记者说,每年的收菜时节,常能看见500多辆拖拉机车队穿行在田间地头的壮观景象。在拖拉机的轰鸣声中,老乡们的钱包逐渐鼓了起来。
万企兴万村,小鸽当先锋。近年来,全民鸽业为肉鸽养殖户提供全产业服务,共带动5000余户养鸽户致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6万人,带动岳阳县22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作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标杆,全民鸽业的养殖模式还被引至贵州、江西、湖北、四川等地,为当地农民置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通过保价回收产品、扶贫分红等形式,全民鸽业五年内累计为岳阳县、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等地26个贫困村增收8000多万元,公益捐赠760万元。
“养鸽不误农时农事,一对夫妻一人2000羽鸽子,每年就能养出7.2万羽幼鸽。”方全民说,这两年鸽业行情尤其好,一对夫妻年均增收30万元至50万元。
产业兴,则百业旺。唯有产业繁荣,才能让农民的汗水结出丰硕果实,让乡村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走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岳阳步履稳健。国泰食品、全民鸽业等大批绿色食品加工公司延伸产业链、打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岳阳树立了现代农业高水平发展示范样板。